大气十条五年成效显著 终考目标有望全部实现
大气十条实施五年来成效显著,全国各地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如今年底终考将至,从各地实施情况来看,大气十条有望圆满收官。对此,业内建议发布大气十条强化版,建立更加严格、更加有雄心的目标。
为加快解决我国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切实改善空气质量,201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提出10条35项重点任务措施,并明确要求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
为此,近年来,各地区环保部门也按照区域大气污染特征制定了更为详细而严格的实施计划,并向社会全面、及时的公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如今,2017年年底将至,大气十条已经历第5个年头,全国各地实施情况如何,能否顺利完成既定目标?12月10日,环保部部长李干杰表示,5年来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基本形成,坚决向污染宣战成效显著,从目前情况看,大气十条设定的重要目标有望全部实现。
在此前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惠州年会上,据李干杰透露,今年1月到11月,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PM10的浓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了20.4%,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的浓度比2013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8.2%、31.7%、25.6%,下降幅度均大幅高于考核标准。
另外,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研究院前副总工程师兼大气部主任杨金田也表示,从今年到11月底的情况来看,全国平均PM10和PM2.5达到了47微克/立方米和82微克/立方米,实现了30%多的下降,大气十条的目标基本完成。
由此看来,对于大气十条的既定目标,全国各地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事实上,根据《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2017)》显示,部分省份早已完成目标,其中,以PM10年均浓度下降为目标的省(市)中,安徽、四川、江西、广西、黑龙江、贵州和广东7个省份,在去年就已提前实现目标。同时,在推进大气治理过程中,各地还探索、创新、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为我国空气质量保驾护航。
纵观全国空气质量污染地图,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重灾区,其治理进程尤为受到关注。作为重点防控领域,在年底之前京津冀细颗粒物浓度要下降25%,且北京市年均浓度须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其压力自然不小。
非常之事要有非常之策,非常时期要有非常之举。进入大气污染防治冲刺阶段,为确保实现目标,这些地区高举大气防治利剑,守住“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阶段性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排污许可、考核问责等制度,严格环境准入和审批,避免污染转移,不给任何污染源钻空子。
其中,“2+26”城市全面推进排污许可管理,实施冬季清洁取暖重点工程,加大采取工业企业生产调控体力,制定企业错峰生产计划。
鉴于目前大气污染形势依旧严峻,业内人士建议发布大气十条的二期、强化版,从而建立更加严格、更加有雄心的目标,争取到2025年让70%的城市达到现阶段国家空气质量的标准。